11 月 8 日至 11 日,在 AI 年度盛会 GTC 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人工智能阿凡达平台,3 个虚拟人同时亮相。黄仁勋演示 3 个人分别让虚拟形象回答关于气候变化、天文学以及生物蛋白质等问题。在 AI 人工智能、元宇宙浪潮的带动下,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有了飞跃式提升,从外观的数字化深入到行为交互、思想智能化。
虚拟数字人一词最早源于 1989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以三维形式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即利用人体信息实现人体解剖结构的数字化。
🔹人物形象:根据人物图形资源维度分为 2D 和 3D 两大类。从外形上可分为卡通、拟人、写实、超写实等风格;
🔹语言生成与动画生成:分别基于文本生成对应的人物语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物动画;
🔹音视频合成显示:将语音和动画合成视频显示给用户;
🔹交互:通过语音语义等智能技术识别用户的意图,并根据用户当前意图决定数字人后续的语音、动作驱使人物开启下一轮交互。
基础层:基础层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基础软件包括建模软件、渲染引擎。显示设备是虚拟数字人的载体,既包括手机、电视、投影、LED 显示等 2D 显示设备,也包括裸眼立体、AR、VR 等 3D 显示设备。光学器件用于视觉传感器、用户显示器的制作。传感器用于虚拟数字人原始数据及用户数据的采集。芯片用于传感器数据预处理和虚拟数字人模型渲染、AI 计算。建模软件能够对虚拟数字人的人体、衣物进行三维建模。渲染引擎能够对灯光、毛发、衣物等进行渲染,主流引擎包括 Unity3D、Unreal Engine 等。总体看来,处于基础层的厂商已经深耕行业多年,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壁垒。
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 能力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建模系统和动作捕捉系统通过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光学器件等硬件获取真人 / 实物的各类信息,利用软件算法实现对人物的建模、动作的重现;渲染平台用于模型的云端渲染。解决方案平台基于自身技术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数字人的解决方案。AI 能力平台提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力。平台层汇聚的企业较多,腾讯、百度、搜狗、相芯科技等均有提供相应虚拟数字人技术服务的平台。
应用层:应用层是指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行业领域。按照应用场景或行业的不同,已经出现了娱乐型虚拟数字人(虚拟主播、虚拟偶像)、教育型虚拟数字人(虚拟教师)、助手型虚拟数字人(虚拟客服、虚拟导游、智能助手)、影视虚拟数字人(虚拟演员)等。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虚拟数字人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虚拟数字人应用给传统领域带来变革。通过虚拟数字人产品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其规模化、可定制化、可复制化的能力能够推动改善传统环节流程、提升效能、降低成本等,大幅提升业务体验,给传统领域带来变革。
🔹传媒:定制化虚拟主持人、主播、偶像,支持从音频 / 文本内容一键生成视频,实现节目内容快速、自动化生产,打造品牌特有 IP 形象,实现观众互动,优化观看体验。
🔹游戏:越来越真实的虚拟数字人游戏角色使玩家有了更强的代入感,大大加强了可玩性。
🔹教育:基于 VR、AR 的场景式教育,虚拟导师帮助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
🔹医疗:以虚拟数字人实现家庭陪护 / 家庭医生 / 心理咨询,实时关注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并及时提供应对建议。
🔹零售:从大屏机器人到全息空间,从数据分析、个性营销、智能货架、无人商店四大应用场景切入构建线下零售服务新流程。电商直播在虚拟数字人与真人主播和观众互动,介绍商品。
三维时空是元宇宙毋庸置疑的要素。因为是三维时空,所以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就显得非常重要。元宇宙中的交互界面不可能再依赖于文字,而必然要回归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虚拟数字人便承担了元宇宙虚实共生世界的主体。可以理解成,人是宇宙中的主体,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中的主体。
虚拟数字人和实体机器人未来可以做到外形上的共用、交互上的共通、认知上的共生。真实的人类物理世界和虚拟元宇宙世界有三层关联。
🔹第一层是数字孪生,孪生是一模一样的真实世界的复刻。
🔹第二层是在孪生之上建构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制造出基于想象的内容,让人类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如真实世界的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是 8848 米,而元宇宙可以建造一个 2 万米的山峰,因此人类借助虚拟数字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 2 万米的爬山感受。
🔹第三层是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可以与真实世界发生共生共能的关系,反过来影响真实世界。如建设一个旅游景区需要花几个亿,但是建设之前无法保证游客真正喜欢哪一类景色,而元宇宙可以先在虚拟世界中建设景区,测试虚拟游客的喜好,再到真实世界中建造。
虚拟数字人上半阶段是在平面计算平台上的应用阶段,以手机、电脑、智能设备为主;下半阶段是在空间计算平台上的应用,以 VR、AR 为主。其在元宇宙“东风”之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各类企业和机构纷纷推出虚拟数字人。从根源来看,离不开虚拟现实技术地快速发展,用户对于高度拟人化、可视化虚拟形象的需求,以及企业希望通过虚拟数字人传递企业价值和理念需求。虚拟数字人之所以可以乘上元宇宙的“东风”,是因为已经具备的三个条件:1.虚拟数字人技术快速进步,可用性大幅提高;2.虚拟数字人应用前景广阔,可满足各方对于数字内容智能化生产、可视化交互等相关需求;3.应用环境利好,随着视频成为国民级内容载体,通过虚拟数字人技术来打造可视化 IP 是大势所趋。
虚拟数字人将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精细化、多元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未来建模、动作捕捉、算力及网络通信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数字人的精细度也将不断提升。虚拟数字人还将逐渐实现在多场景、多领域的融合、应用、落地。随着使用门槛及费用的降低,最终将成为人人可用的大众技术。
虚拟数字人将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应用入口和功能集中体现,会成为每个用户的全天候、全方位“助手”,因而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满足用户的各种对外连接、沟通、交互需求,实现用户对于元宇宙世界的直接操作。当前,我们进入网络世界是点击 APP,伴随元宇宙发展,虚拟数字人将替代 APP。我们点击的不是 APP,而是一个个虚拟数字人。因而,虚拟数字人领域发展前景巨大,未来大概率会出现大规模应用浪潮。
( 以上三张图来源元墟科技虚拟空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