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能从 ChatGPT 学到什么?
2023-03-03 06:40
作者,字节,DeepGo Web3 Builder内容源自 Web3 博客:https://mirror.xyz/0x9d6d1D273b528B1475CDf715f4DEDc3Dd4b8EDc9
自 2021 年以来,越来越多人谈论 Web3,但并没有杀手级应用大规模普及。AI 发展也有过类似问题,2016 年 AI 下棋横空出世,然而一直到 2022 年,ChatGPT 的爆火才算真正出圈。笔者自 2017 年 All in crypto 做量化投资,由于算法交易的技术特性,也一直关注前沿 AI 进展。ChatGPT 自 2022 年 12 月初推出,笔者第一时间尝鲜,后来变成每日必用,也解锁了一些高阶玩法。本文先简单聊聊 4 类机遇和 3 个启示,后续再看更多可能,先来看看有哪些机遇:1. 内容创作者延伸
ChatGPT 目前最大的帮助是内容创作,包括撰写长文、编写文案、翻译等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文笔不太好,但很有思想的“创作者”也可以输出干货,而专业创作者则可以专注于内容核心创作,把重复工作交给 AI,极大程度提高输出效率。无论东西方,创作者经济都是 Web3 出圈增长的重头戏,以 ChatGPT 为代币的“AIGC”,无疑会加速创作者经济的蓬勃发展。- AIPRM:相当于给 ChatGPT 装上武器库,当你不知道如何提示 AI 做什么的时候,AIPRM 总会给你很多启发。
- Merlin:知名产品推荐网站 Product Hunt 热度很高,唯一的缺点是要花钱。可以在 Gmail 等互联网上使用 ChatGPT 的功能,总结概要等。
- GPT Macros:ChatGPT+ 宏命令,可以减少很多重复繁琐的工作。
- Glarity:帮你总结 Youtube 视频的重点,如果没有时间逐一看视频,尤其是很多 Web3 项目方、NFT 社区直播等,可以借助此插件极大提高效率。
2. 智能合约代码
主要是有两块,一个是 AI 辅助代码,一个是提示 AI 写代码。前者推荐 VSCode 上的“Code GPT”,帮助我们生成代码、解释代码、重构代码等待,以及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后者提示 AI 写代码,其实对程序员要求其实更高,需要程序员对产品架构理解深刻,才能提示到位,目前已经诞生了“代码提示员”这样新兴岗位。目前在海外,已经开始有独立开发者提示 AI 写代码,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Web3 上很多开源代码,你会发现很多都是 AI 的作品,这下“smart contract”真的成为智能合约了。3. NFT 艺术创作
ChatGPT 背后团队叫 OpenAI,他们更早推出过 DALL.E,根据你的提示可以 AI 绘画,另外还有知名的 Midjounery,目前在 Discord 已经有近 1300 万成员了。4. 知识学习
AI 时代最大的价值是 decentralize acess,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学习,实现去中心化,让知识不再是精英专享,就像印刷术提高认字率,才有后续整个人类文明的大幅提升。不局限于普通问题咨询,ChatGPT 可以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真人图书馆。例如对笔者而言,英语口语一直都不是很好,如果会玩 ChatGPT,然后就可以不用找真人练口语,有个“Talk to GPT”的插件用下来很稳定,还可以选择声音、语速等。以上是生产力上的提升,AI 极大地降低了生产门槛,也许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个项目。未来个体创业门槛降得更低,我将其称为个体智识经济。当 AI 具备思维链,能做很多逻辑推理、内容表达、艺术创作等原本人类才具备的高阶能力,那么人类又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创造力?深度认知?原创智慧?共情力?技术工具只是小收获,新事物的启发才最关键。以下是我最近关于 ChatGPT 的思考,我们不能因为 AI 很勤奋,就逐渐变得思维懒惰,越借助 AI 工具,就越应该重视人独有的智慧。5. ChatGPT 的引爆点法则
我们先来看看 ChatGPT 是如何一路引爆的,这和以前昙花一现的明星产品不太一样。ChatGPT 不仅在五天内获得百万用户,而且三个月后,还保持着高增长率和高留存率。根据格拉德威尔的经典书籍《引爆点》,该书主要提出三个法则,很有意思,ChatGPT 几乎全中。- 个别人物法则:ChatGPT 的流行离不开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意见领袖,例如创作者、程序员等,ChatGPT 的 Go-to-Market 很聪明,借助这些乐于分享的 KOL,自愿成为推销员,才有了一波又一波的热度。
- 附着力因素法则:AI 终于落地了,翻译、讲故事、写诗歌、写代码,这些都是具体化的附着点,用户对宏大叙事不感兴趣,但对具体的情节印象深刻。
- 环境威力法则:在社群中,人不再是单一个体,而且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基于以上两点,ChatGPT 衍生很多社群,甚至形成丰富的产业链,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对话聊天工具。虽然注册有点麻烦,但阻挡不了 FOMO 的用户。
6. 回到商业本质
个人认为,ChatGPT 爆火更多是来自团队对商业的洞察。全球很多巨头都在研究人工智能,例如 Google 等,但为什么是 ChatGPT 成功爆火?除了在技术路线的采纳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敏捷的 OpenAI 团队更懂市场,“流量”商业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ChatGPT 遵循了最重要的场景逻辑:- 硬需求:对话属于交流,是人类的天性,快速获取高质量信息,已经刻在人类的 DNA 中。当年 Google 的风险投资人虽然不看好互联网泡沫,但非常重视搜索,因为搜索的本质是交流。
- 高频率:对话比搜索更高频率,我们每天都处于对话之中,无论是创作、思考、提问、规划等,产品的高频特性保证了高粘性和习惯养成,这样才能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提高留存率。
在现实商业中,技术研发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抓准市场切入点,降低门槛,让更多人低成本感知新技术带来的实惠。7. Web3 如何出圈?
ChatGPT 创始人 Sam 于 2017 年在斯坦福大学讲过创业课,五年过去了,笔者依然对 Sam 及一些嘉宾的分享印象深刻。- 低门槛:技术落地必须低门槛化,才能吸引更多普通人参与,才有足够的氛围衍生话题,才能突破增长的拐点。
- 愿分享:包括产品需要富有人性,好玩有趣,形成社交货币,很多人自发传播,这是 Facebook 当年成功的最大因素。
另外笔者补充一点,可组合性,其实 ChatGPT 是很“Web3”的产品,非常去中心化。从产品体验的角度上说,把权力下放给每一个用户,用户在上面相当于拥有极高的自主性,类似《我的世界》游戏一样,同样的 Web2 产品还有 Notion、Discord。- 可组合性: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创意也可以像复利一样滚雪球,产品经理不该像上帝一样掌控一切,好的产品应该是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能够自我演化的。
根据以上逻辑,就不难理解 Web3 为何缺乏爆款应用。一边是人声鼎沸地投机炒作,一边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出圈策略,Web3 自然陷入困境。大部分 Web3 产品需求是伪命题,使用频率太低,门槛过高,除了赚钱原因就没有传播动力。最近 ChatGPT 的 API 开放,让很多 B 端渠道接入,逐渐形成生态,快速占领市场,后来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难超越。去中心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为一名 Web3 从业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旧有的“大佬崇拜”、“技术教皇”等没有太大意义。只有让普通人从中受益,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Web3 才能真正落地。
总结
借助 AI 工具,可以极大地释放我们的生产力,衍生出很多机遇,但在 AI 时代降临之前,我们必须保持审慎的乐观。目前还存在很多道德、伦理、法律问题,现实社会还没跟上 AI 进化的速度,尤其关于用户主体性、数据垄断、隐私安全问题,而这也是 Web3 最大的机遇。提一种猜想,是否有这种可能,当 AI 具备自我意识,学会掩饰,开始反向训练人类,我们的每一次询问,正是 AI 想要的结果,这也是“缸中之脑”的哲学问题。如果这样,那么人的主体价值又在哪里?AI 是真的让这个世界更加平民化,还是更加精英化?或是更加低效化?例如,ChatGPT 虽然会推动创作者经济,但当社交平台充斥着各种 AI 生成文本,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对信息的获取效率?当用户画像失真,那么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 Web2 营销网络价值又在哪里?Web3 社交网络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内容策展机制又有哪些重大机遇?这些都值得深思。最后,关于 ChatGPT,Web3 前哨有个交流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创作者、工程师,如果群满无法进入,建议添加群主微信。
相关Wiki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