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Web3 合规时代到来,被互联网大厂选中的 xWhale 如何卷到其它交易所?
2023-05-25 10:35
EXIO
2023-05-25 10:35
EXIO
2023-05-25 10:3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一、争相申请牌照,Web3 合规时代到来

今年来香港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让 Web3er 们的内心高潮迭起,据消息称,目前香港证监会已收到 80 余个经营实质报告(申请 VASP 牌照的前置步骤),由此预计到最后会有 130 余个申请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所。

就合规的成熟度来讲,从全球来看,目前香港的合规政策确实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很多人还是相信以香港国际一线金融中心的地位去拥抱 Web3,未来可能会爆发更大的优势。在香港布局的交易所们也并不是只看中了 Web3 这一个赛道,而是看中了一个更全局的金融世界的版图。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交易所都选择高调地在香港走合规路线,而不是选择迪拜、波兰、土耳其。不难看出,合规这条赛道上其实有很多能让大家感到惊喜的东西,尽管可能没有用过往 Web3 全局营销的方式在推进,但是后面背后蕴藏的势能很大,如果执行的好甚至可能改变世界格局。

二、专注香港合规、拥抱互联网大厂,讲讲 xWhale 诞生的故事

  1. Crypto 交易模式的匮乏,BusyWhale 的萌发

创始人晨儿姐自去年 11 月开始正式进入到了 Web3 的世界,开始筹备一个去中心化的 RFQ(询价交易模式)平台 — — BusyWhale(忙碌的鲸鱼)。

晨儿姐此前一直在香港从事传统金融的交易活动,每天面对的大量的交易都是以询价的模式完成的。这是因为在传统金融的世界里,用户无法在交易所订单簿上交易非标产品,所以传统金融的 Trader 都会选择场外交易的市场,而场外交易市场都是用询价报价的模式来完成交易的。

而晨儿姐在去年进入 Web3 的时候就发现,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八、九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距离牛回不远,整个金融世界中的交易活动非常活跃、繁荣,但交易模式却比较匮乏,只有两种交易模式:

一种是用户在交易所中与订单簿交易,用户需要将自己的资产先放进交易所,以订单簿上的价格成交,无从得知订单簿背后真实的买方 / 卖方给出的价格。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交易完成得非常快,并且可以交易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坏处则是完全被动式的交易,用户基本上是没有议价权的。

第二种交易模式是在各个微信群或是 Telegram 群中做的 RFQ(询价的交易模式)。它的好处是用户不必先将自己的资产锁在某个平台上,可以待谈定价格、决定交割时,再将资产转到相应的地方去;坏处也非常明显,因为大量的微信群和 TG 群对于能否交割其实是没有保障的,在交易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欺诈或是违约的情况。

晨儿姐发现在 crypto 的交易世界中,缺少了传统金融里“场外交易平台”这一类的交易工具,同时考虑到整个 Web3 世界的进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仅有交易所中订单簿这样交易模式并不足够,还应该有 All To All 的询价交易模式对其进行弥补,或者说用一种 Trustless 的方式取代大量的微信群和 TG 群中没有安全保障的交易模式,于是当即就与合伙人们萌生了做 BusyWhale 这样一个询价交易平台的想法。

晨儿姐与她的合伙人们都是传统金融出身,其中许多合伙人还是技术出身,曾在 JP Morgan 这类一线大行中做过 equity derivative trading system,团队成员在整个香港市场上都称得上精尖。

比较可惜的是,BusyWhale 诞生不久,FTX 的暴雷发生得猝不及防,市场因此进入了一个比较恐慌和低迷的时期,BusyWhale 也因此放弃高调的 Marketing 方式,专注于完成当初定下的“从金融基建的角度,把整个 Web3 交易世界的基建做完整”的战略,并在中心化的交割模式之外,增加了去中心化的用智能合约交割的模式,转而以去中心化为重点,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2.与互联网大场一拍即合,xWhale 挥别 BusyWhale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幸运的是,今年年初,晨儿姐和“老东家”华盛证券聊到“做 Web3 金融基建”的想法时,发现华盛及其股东也一早开始关注并参与了 Web3,比较创新地推出了“用流量带动交易”的模式,算是正处于 Web2.5 的阶段。晨儿姐的想法得到了华盛大力的关注和支持,再加上长时间的共事打下的信任基础,华盛证券决定和 BusyWhale 的团队一起布局“Web3 金融”。

华盛证券是新浪旗下的互联网券商,通过网上交易平台为投资者提供跨境市场、多资产、一体化的投资服务。其在香港本地有非常可观的影响力,整个平台仅在香港就有 200 万左右的注册用户,日活用户峰值能达到 60 万左右。

但对于 Web2.5 的华盛证券来说,布局 Web3 金融也并非易事。一是传统金融本身对虚拟资产就缺乏了解,需要时间接触和学习;二是这件事本身充满未知,投资回报率也尚不明确。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判和推演,华盛证券与 BusyWhale 的团队终于下定决心将 BusyWhale 中中心化的部分拆分出来,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推出,并将其更名为“xWhale”(其中,x 代表“exchange”) — — 一套专业级别的场内场外交易系统,兼具两套自主开发的交易系统:订单簿(OrderBook)和询价议价协议(RFQ and negotiation protocol),可满足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各种复杂的交易需求。

xWhale 也将赶着“Web3 合规”的大潮,在香港本地申请 VASP 牌照和#1、#7 号牌,待整个业务步上正轨之后,希望可以和传统金融的客户达成一种协同,未来可以做到全球化持牌的布局(华盛在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已经拿到牌照,也都有布局)。BusyWhale 则将专注于做一个 DeFi 的平台。

三、xWhale 是否能开启 Web2 进入 Web3 的新模式?

  1. 用户先从 CeFi 入局,门槛更低

对于香港许多传统金融的投资人来说,DeFi 有不低的门槛,而相比之下,较符合这类客户习惯的 CeFi 就具有更好的土壤。

传统金融的投资人往往更习惯于到一家券商开户、交上自己的身份证和地址证明,从银行里面划转一个量的资金到这个新的交易所或券商中,然后购买自己心仪的投资产品。但在 DeFi 的世界中,购买一个虚拟资产首先需要有一个钱包,然后用户需要先将自己的法币换成 USDT/USDC,再从钱包中把 USDT/USDC 打到想要交易的交易所中去,最后才能完成购买。这些问题对于传统金融的投资人来说实在算不上方便。

而香港是一个投资氛围非常热烈的市场,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要想教育如此庞大的群体学习使用钱包、判断自己虚拟资产的安全程度、甄别值得信任的交易所,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相较之下,CeFi 确实更贴近传统金融投资人的使用习惯,对于他们来说门槛更低、更容易上手。

2.想做合规的 CeFi,门槛可不低

目前香港对于虚拟资产交易的监管框架下,还是存在“战略性的保守”。

自今年 2 月份港府颁布 VASP 的咨询稿至今,许多人都发现监管的流程中存在战略性的保守。比如监管要求交易所托管的客户资产的 98% 都需要存到一个冷钱包中,交易所平常只能维持 2% 的资产在流动。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做一家 7×24 小时的交易所,每天至少有 3 到 4 个 Cut off 的时间,有授权的人进入到安全屋中,把相应的资产做好冷钱包到热钱包之间的转换。这对于交易所的运营来说是非常重的负担。

而更为核心的一点在于,监管要求所有的交易所对客户资产的托管不可以放到第三方机构,必须放在交易所名下一间百分百控股的、持有信托人牌照的公司中进行托管。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易所只能自己托管客户的资产,不能去采购别人的服务。

但目前 Web3 的交易所中,大部分都是采购第三方的托管服务。交易所会将大部分的客户资产放到第三方的托管机构中,来解决很多交割、托管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和传统金融是高度类似的。举个例子,在传统金融中交易债券,其实各个平台都不会自己托管债券,所有的债券全都在两家托管行托管以及做清算。

这样高度集中的第三方的托管能带来什么好处呢?一是其托管的专业程度非常高,相对应的效率也非常高;二是其信用程度十分有保障。

但是这种托管方式在香港对于虚拟资产的交易所的托管上没有被采用,反而要求所有的交易所必须自己去托管客户的产品。这对于交易所的技术水平、对金融产品的理解能力、对合规和客户资产安全的理解能力,甚至包括对链上技术等安全性的理解能力等要求就变得非常强,门槛也非常高。

3.战略布局为先,做 Web2 进入 Web3 的新模式

xWhale 的愿景是在拿到合规牌照后,通过自身的布局和 Build,未来成为市场上“将 Old Money 大规模引进 Web3”的一个桥梁。正因如此,华盛证券和 xWhale 也在合作筹备用户教育的各项活动,致力于“先用门槛更低的 CeFi 吸引大家入局,再用完善的用户教育帮助大家了解 DeFi、成为 Web3 的高阶玩家”

xWhale 将和新浪华盛有一系列直播活动的规划和线下沙龙的规划,这些活动都会以介绍 Web3、区块链的底层知识和研究型报告的形式进行。对于 xWhale 来说,走合规路线并不代表要完全放弃掉 Web3 的“生产关系”,所以后续 xWhale 也会融入 BusyWhale 之前在 Web3 进行 build 时对于 Web3 世界交流和交易的理解。

四、合规交易所卷翻天,xWhale 如何脱颖而出?

从产品维度来看,xWhale 与其他交易所最大的区别主要有二:一是 xWhale 是一个专业级别、金融工程级别的产品,其可以应付许多复杂的产品需求。尤其是在对接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人上,xWhale 在账户体系、交易的丝滑程度以及出入金的合规程度上都会非常专业。

二是 xWhale 是目前来看第一个同时做场内和场外(机构之间)两套交易体系的交易所。从交易量上来看,如果用户认为现在交易所中的流动性深度不够,可以直接到 RFQ 版面上做交易,这样可以避免承担很大的滑点问题。同时,目前 Crypto 中几乎所有的交易所都是由做市商孵化出来的,用户缺乏定价权和透明的知情权,而 xWhale 能让用户在讨价还价的环节上拥有更高的定价权。这是 xWhale 和其他的交易所相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五、深入聊聊,Building Web3 的意义何在?

Leon:目前在 Web3 中,有很矛盾的一点,许多短期能赚到钱的东西与长期 builder 们在做的事情都不太一样。Web3 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其中充斥着许多一夜暴富的土狗,当然也有一些巨鲸,还有一些撸毛的人、炒土狗的人,这些人其实是最大的流量和最大的主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builder 们却做了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其做的长期有价值的东西的客户都还没有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所以很可能认真做事的 Builder 们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赚到钱。反而发个土狗盘“来钱更快”,但这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即:Web3 目前的主流用户并不关心真正为行业发展努力的 Builder 们在做的事,而这些 Builder 如果只是为了服务“真正的目标客户”在做事,又无法存活下来,所以就很矛盾。要解开这个矛盾只能依靠背后有长期的资本愿意去“烧”,而不是找一些短期的、想赚快钱的游资获取支持。

Chenr:确实,现在来看整个 Web3 或者 Crypto 世界里面的气氛整体是非常悲观的。回顾一下不难发现,从 2017 年挖矿的神话到 2019 年以 FTX 为代表开始做交易所的玩法,再到后面“VC 攒局”的玩法,一直以来 Web3 之所以可以给大家带来 FOMO 的感觉,就是因为很多人可以一夜暴富,可以赚到快钱。这也让人们在最近几年中对于如何去赚快钱形成了一套比较标准的模式:先从湾区几个小圈子的大 VC 开始攒局往小 VC 当中卖,小 VC 再往东方的 VC 卖,东方的 VC 再往东方的韭菜里卖。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在干什么?其实就是在赌。要说我们正在给这个行业做什么非常基础性的、长远的、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我认为这样的项目是非常少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基建类的项目有这样的一些苗头,它们其实是具有改变行业、改变世界的价值和能力的。但即便这样,如果没有大资本或者说具有攒局叫价能力的资本在后面支撑,单凭项目自己的力量想跑出来是非常难的。这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

第二,在目前环球大加息的环境下,在 Old Money 都不愿意进来的情况下,最后这个圈子就变得越来越小,只有不会走的人才留在这里,但不会走的人在这里又赚不到钱,怎么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怎么解决,无非就是新的流动性引进来,这其实就是在考验下一波叙事挑选项目和挑选团队的能力。就像 Leon 刚刚提到的,需要有愿意陪着项目去“熬”的资本和他们一起长期的往下走,或者说需要有资本愿意陪着项目方做一些对行业有贡献的事情。这可能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最终才能做出事情来,确实不容易。

听众:我们的立场还是想让香港尽快步入未来的趋势中,尽快把很多工作展开,然后尽快把整个中国的状态再做到全球最好。中国在古代是非常强大的,引领全球,近代可能有一点断层,现在人类的文明状态又到了今天。在现阶段,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先头部队,在目前最具趋势的一个行业,我们还是要看好香港。香港背靠大陆,在很多维度里面大陆的很多东西都必须要经过香港。所以香港的未来是可期的,而且未来的空间非常大。

Leon:我们会好好努力,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好好的 build 这个行业。

Chenr:还真别说,干这行真的可能通过掌握全球金融支付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数字货币其实是一个可能的突破口,希望在美国一直打压的情况下,香港的政府千万顶住压力,将原本的计划都顶出去,这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因为香港市场上的人都非常的贪婪、非常的专业、非常的勤奋,有这样的一群人、有这样一个市场氛围在,如果再有一个能够将政策顶出去的政府,香港真的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功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EXIO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