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问题不大.
这段时间各大媒体吹风青年就业难。在我看来只是又在编织一个让人焦虑的梦境。
不要被“名相”所限制。
为什么要就业?最简单来说,所求的不外乎三餐一宿。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虽大,发展也不均衡,但全面小康以来,保守估计,至少得有 30% 的适龄待业青年的家里条件不至于缺他们那点工资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吧。
简而言之,家里蹲吃个一年半载问题不大。
所以根源问题其实是固有概念与恐惧的束缚——我们想一毕业就得立刻马上找到一份心仪且前途无量的工作,且一旦稍待不就业就成了啃老废物。
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且二元,人为塑造的焦虑,迫使着人盲动。
所谓“压力”不过是外界附加之物,青年就业难,不如反过来问,为何要就业?
是差那点钱养活家里吗?还只是缓解与逃避一种“人造”的恐惧呢?
有人会说,那就直接在家躺平?就业并非只是赚碎银几两,而是年轻人要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接轨,同时也发挥出自身价值与所长。
这句话,我们需要拆开来分析。
如果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那别讲什么脸面,哪个给钱多,哪个急着要人,你管他三七二十一上了再说。饭都吃不上别挑三拣四。
如果你家不至于条件那么差,那么紧迫。年轻人应该扪心自问,所谓发挥自身所长,与社会接轨,还有没有别的道路可行。
明知现在就业市场就是卷,就是竞争激烈,就是形式不乐观,还盲目一头扎进去,那你就受着吧。
有人又会说了:哦,你一堆分析一堆屁话,最后也不也没辙,不外乎是躺 OR 卷老话新说。
要行动与改变,首先要破除脑中的迷执。在那个“就业难”的语境中,再怎么苦苦思索,也在圈套之内。
我们要做的就是抽离出来,思考本源:不是纠结到底应该怎么就业,而是为什么要就业,再根据自身条件跟情况做出选择。
如果自身家里条件尚可,GAP YEAR 或者去支教行不行?这不也是发挥自身价值嘛。
哦,你又说干这些事没钱,问题又绕回来了,你缺那点钱吗?如果缺那就老老实实打螺丝别挑三拣四,就这么简单。
所以讲来讲去是缓兵之计?总不能 GAP 或者支教一辈子吧?
所谓“时机”就是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缓兵之计它也是计不是。
易经里也说了,潜龙勿用,盲目不经思索随大流,稀里糊涂碰个头破血流实在不智。
另外,关注我公众号久的朋友也都知道,我会偶尔转发一些别的“去处”和“路径”,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但我想说的是,世界是原野,是游乐场,不是只有一条路径的独木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囿于井中,如何窥得天地之广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