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平的这段时间,我时不时就会去邹平的黄山去走一走,邹平这个黄山不是安徽的黄山,以前好像叫会仙山,也不高,海拔只有168.4 米。
由于山在市区之中,本地的市民茶余饭后或者清早就会有许多人流连于此,不同其他山一般要专门抽个时间去爬上一爬,这小黄山是一个亲民贴近日常的山。
在古代时,山上还有着许多的庙宇古迹,但近代几经战乱很多景点名胜已经难寻踪迹了。
而现在还存有的名胜,除了梁漱溟先生的墓,就是仙遐亭和连心亭。
仙遐亭
说起仙遐亭的前世今生,还有一个父子相继修葺的美谈。
怀景宝先生在 1986 年出资修建了仙遐亭,而 28 年后该亭年久失修,他的儿子怀进步于 2013 年在原址上重新修缮了一番。
怀景宝先生是改革开放第一批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也是土生土长的邹平人,致富后也一直为家乡发展做出很多贡献,邹平一中大门和黛溪湖的湖心亭也是他出资修建的,颇有古代儒商的风范。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连心亭
仙遐亭的位置比较高,可以俯瞰邹平的景色。
与之相比,连心亭则在山腰之间,人也比较少经过。
由下面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打理。
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制式也是一个墓的制式,大家有所避讳。
同时由于埋葬在这里的人没有梁漱溟先生那么有名,所以也疏忽于打理。
葬在连心亭的这位先辈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从碑文得知,于此处安眠的先生名叫惠葆祯,生于 1907 年,这个成长于中国最动荡时代的邹平人,1925 年 18 岁的他在乱世中为了谋得生路,东渡日本,在大阪东京这些大城市漂泊了两年,在新泻这个雪国,开了中华面店中华饭店扎稳了脚跟,创建了新泻华侨总会并任第一任会长。
1987 去世仍不忘故土,让女儿惠京仔女士将其骨灰落叶归根,葬回故土,且出资在黄山上修建两座连着的小亭,名曰“连心亭”。
意为虽少小离家漂泊海外,但仍心系祖国之意。
1982 年惠氏父女返乡探亲,点击照片了解更多他们的故事
1925 年,十八岁的山东邹平惠辛村的农民惠葆祯因生活所迫,流落到日本大阪和东京等地的中国餐馆当学徒,后来与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山东姑娘结为连理。婚后,他们迁居新潟,在那里开了自己的中华料理行“保盛轩”。1932 年 11 月,独生女儿惠京仔就出生在这里。父亲从小教育她时刻不忘家乡,那时候的山东贫穷落后,远在日本的惠葆祯经常收到亲友因缺医少药而病逝的消息,为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他决定让女儿学医。
回忆起童年,在日本军国主义恐怖氛围中成长的惠京仔只有不快和屈辱。她作为华侨子女,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出门去玩耍。她一出门日本人就会拿石头向她身上扔,并骂她;“这是落后国支那人的小崽子!”学龄前的她几乎没有机会学日语,总是躲在家里讲山东话。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华侨的迫害也日益残酷起来。日本学校当局不把幼小的惠京仔作为一个外国小女孩看,而是把她当作一个应该加以憎恨的敌对国之子而施加了许多迫害。面对恶劣环境,小惠京仔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学习。最恶劣的是南京被日军攻陷那天,全校师生拿着太阳旗,排成整齐的队伍,唱着胜利的军歌在大街上游行。惠京仔作为战败国“支那之子”,被软禁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等待被欺侮。教师们强迫惠京仔跪在他们面前,一把揪住她的脖领儿,强迫她对着众多儿童大声说:“我的国家战败了,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我们,求您们了!”即便回到家,全家三口仍在日本特高警察的监视之中。
由于童年有这么一段经历,惠京仔女士的爱国的情怀一点也不逊色于她的父亲。同时她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是人工肾,透析方向的专家,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惠京仔作为当地侨团的领袖,积极支持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她曾一次性向北京友谊医院捐赠六台人工肾透析装置,价值达一百多万元,在家乡兴建了淄博归侨医院。她先后被聘请为北京友谊医院特邀研究员,每年都要回国和医学界同仁交流,定期进行现代医疗的指导和演讲,介绍国外最先进的医学成果,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此外,她还积极投身于维护侨胞合法权益。1999 年,她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1990 年,惠京仔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了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荣幸地受到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领导人的接见。
1999 年,惠京仔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观礼活动。
2015 年,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如今连心亭杂草丛生,让人不免有些唏嘘,惠葆祯先生虽不如梁漱溟先生知名,但他们父女的爱国情怀却不比梁先生少半分。
我们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梁漱溟先生的学识或者成就,在惠葆祯先生身上,我看到的是无数个像他那样的普通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夹缝生存,仍然以自己的努力抵御着时代洪流的冲击,同时不忘家国情怀,在历史中留下一点自己浅浅的脚印。
如果说梁漱溟先生是我们要高山仰止的大师,那么惠葆祯先生则更像是跟你我一样在红尘泥泞中翻滚的芸芸众生。
我个人猜想,如今连心亭无人打理,有可能是疫情几年阻隔,惠保仔女士及其后人无法回来山东祭祖,也有可能是她年事已高。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稍微维护一下连心亭,不能让爱国的华人华侨寒了心,一则如果某日惠氏后人回来祭祖,看见如此境况,“连心”二字让邹平颜面何存呢。
二则维护好了,也可以让更多游人到连心亭游玩休憩,了解邹平的爱国故事。对于本地市民的登山体验更好,也让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
两座亭的故事,两代人的故事,都反映了中国人,山东人,朴素的乡土情怀与家国情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