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生产力工具软件:Notion 引领新一代协同办公革命 | 北拓研究
2023-11-23 11:00
北拓资本
2023-11-23 11:00
北拓资本
2023-11-23 11:0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01

生产力工具赛道


1.Productivity 工具与 LLM 天然契合,作为高频场景将率先落地

AI 应用中生产力工具作为高频场景且与 LLM 天然契合有望率先落地。生产力工具,尤其是办公是工具类软件中的高频场景之一,所需图文创作、表格数据处理等能力与 LLM 天然契合,在一众 AI 应用中率先落地,其中文档又是办公场景中最能直接受益于大模型文字创作能力的细分应用。

2.Productivity 工具赛道火热
Y Combinator 一年两度的路演作为硅谷的投资风向标一直备受关注。今年冬季的路演日一口气推出百家 AI 公司,时隔半年时间,逾百家 AI 公司将登上夏季路演日。而与半年前相比,本次路演日的项目中,Productivity 类型的项目占比提升了 9%,是变化最大的类别。
3.国内外 Productivity 赛道百花齐放,所有办公巨头均下场
微软下场引领行业风向,国内外头部办公软件厂商陆续官宣 AI 赋能产品。海外厂商中,Notion 于去年 11 月发布文案写作助手 Notion AI,并于今年 2 月推出正式版本。微软于 3 月 17 日官宣 Microsoft 365 Copilot,将 GPT-4 大语言模型能力融入旗下全栈生产力工具,引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目前正在小范围客户测试阶段。国内厂商中,印象笔记在今年 3 月中开启“印象 AI”首批内测并于 4 月初正式上线;4 月 11 日,钉钉官宣接入阿里大模型通义千问,同日飞书也发布“My AI”的宣传 demo;4 月 18 日,WPS AI 发布首个 demo,展示其在嵌入 WPS 轻文档功能后的效果演示,并表示未来其全线产品均会接入 WPS AI。


Microsoft Copilot:行业风向标,目前仍在小范围测试,静待商业版定价
微软发布 Copilot,全面赋能工具软件和企业服务场景,其中 Microsoft 365 Copilot 深度赋能个人应用场景。2023 年 3 月 17 日,微软正式发布 Microsoft 365 Copilot,将 GPT-4 大语言模型能力融入了旗下全栈生产力工具,目前正在小范围客户测试阶段。Copilot搭载了 OpenAI 最新的 GPT-4 大语言模型,用户能够在 Word 中通过简短指令实现文稿的快速生成和修改;在 PPT 中实现演示文稿一键生成;在 Excel 中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在 Outlook 中实现历史邮件整理和新邮件智能起草;在 Teams 中实现会议要点实时总结;并推出了 Business Chat 这一基于跨应用数据的交互新入口。
在 Inspire 2023 活动中微软正式宣布,面向 Office 365 E3、E5、商业标准版和商业进阶版的订阅商户,Microsoft 365 Copilot 将统一定价为每个用户每月 30 美元。面向企业用户的订阅服务,收费标准则从每个用户 12.5 美元至 38 美元 / 月不等,有望实现 100% 的 ARPU 提升。
微软官方称:Copilot 将通过两种方式集成到 Microsoft 365 中。首先它可以嵌入到多个 Microsoft 365 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 等)中,以释放创造力、释放工作效率和提升技能。第二项全新的体验是:商务聊天。商务聊天跨 LLM、Microsoft 365 应用与用户个人数据(日历、电子邮件、聊天、文档、会议和联系人)工作,以执行以前从未执行过的操作。
简单来看,Copilot 基于 GPT-4 打造,可视为 Bing AI 聊天的 Windows 桌面版。它可以帮助用户自动化完成各种任务,包括复制粘贴、截图、管理多窗口;还可以在浏览器阅读文章时,用户打开 Copilot 并输入“摘要”或“重写”或“解释”等命令,Copilot 就会根据文章内容生成相应的结果,并显示在侧边栏中。

自然语言指令实现文稿的快速生成和修改

自然语言指令实现幻灯片生成和特效功能添加

 
Zoom AI
Zoom 今年 3 月推出了“Zoom IQ”,一组能总结聊天线索并帮助用户根据书面聊天内容自动生成回复的功能。
工作中繁复的小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一封措辞得体的邮件,或跟进未读聊天。
Zoom IQ 包含多项功能,重点的是会议主持人能使用其生成会议纪要,并通过 Zoom 内置聊天功能 Zoom Team Chat 或电邮发送给与会者,不用对会议进行录影以便回顾。此外,用户还能使用 AI 协助其在聊天室里撰写讯息。该功能由 Open AI 驱动,会根据聊天内容创建讯息,并允许用户修改讯息语气或长度
Smart Recording Summary - 会议摘要一秒搞定!Zoom Meeting 智能录制功能利用自然语言处理 (NLP)技术,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并总结重点,帮助你跟上每次会议的进度,Zoom IQ 还可以根据对话上下文协助撰写讯息并建议回复,可自选行文语气及篇幅长短。
除了已有的智能录制、实时翻译, Zoom IQ 即将推出更多智能且强大的免费试用功能。
Zoom IQ Email Compose - 生成式 AI 根据 Zoom 会议、Zoom Phone 及 Email 内容,自动撰写邮件草稿!
AI 销售解决方案 Zoom IQ for Sales
Zoom 也推出了助力销售的 AI 系统,Zoom IQ for Sales 会分析在 Zoom Meetings 或 Zoom Phone 上与客户互动情况,以展示销售会议中的关键洞察、行动和内容。
  • 记录每一次客户提出的问题,并帮助销售完善问题和提问方法

  • 记录会后需要做出的行动并提醒

  • 提供销售分析

     

Zoom IQ for Sales 现已上线,日历可与 Google Calndar、Office 365 和 Exchange 集成,并与销售常用的 Salesforce 和 Microsoft Dynamics 365 等 CRM 进行开箱即用式集成,工作自动化与远见洞察两不误。
Zoom IQ 属于可选功能,在启用之后,Zoom 会默认开启一个小的复选框。而如果懒得点击取消,用户就相当于允许该公司收集数据并利用自己的数据构建 / 改进其 AI 模型。在启用 Zoom IQ 开始通话后,通话对话也会收到标题为“会议纪要已启用”的通知。弹出窗口显示“帐户所有者可能允许 Zoom 访问和使用您的输入与 AI 生成内容,以支持功能交付和 Zoom IQ 产品改进,包括用于模型训练。”
据悉,Zoom 利用了自己专有的大型语言 AI 模型,以及来自领先 AI 公司(如 OpenAI 和 Anthropic)和特定客户自己的模型。此前 Zoom 称,该公司“从用户与 Zoom IQ 功能的交互中收集数据,包括输入、消息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并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训练 Zoom IQ 人工智能模型(但不能是第三方模型),除非用户选择不与 Zoom 共享数据。
近期,Zoom 针对大中型董事会、高层面试等场景,发布了新的智能导演功能。Zoom 的软件将聚焦于每个参与者的面部,并将他们的面部显示在屏幕上的一个框中,然后跟踪他们的移动。对此,Zoom 首席产品官 Smita Hashim 声称,其系统不会收集任何类型的生物识别数据,而只是检测镜头前的人是否具有必要比例。
 
利用多镜头和最新的 AI 技术确保在 Zoom 会议中展示每个与会者的最佳角度,从此无需手动调节镜头,远程及线下的参会者都能获得更佳的的会议体验。
未来,Zoom 还计划通过与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合作推出其他几项人工智能驱动的功能,包括将以过往的会议、电话和电邮内容生成电邮草稿,以及一键整合聊天室的对话。据悉,Zoom 正在开发会议查询功能,用户可以在聊天室内向 AI 发问,AI 便会在不打断会议的情况下生成其错过的会议内容


ADOBE - Firefly
3 月,Adobe 发布了 AI 工具 Firefly 的测试版,对公司庞大的图片库中的数亿张图片以及一些公开授权的内容和版权已过期的公共领域图片进行训练。6 月,Adobe 将 Firefly 的功能整合到 Photoshop 的 beta 版中。
Adobe Firefly 内测版目前开放了两个功能,分别是文本生成图片和文本生成文字特效。
文本生成图片功能类似于当前大火的 Midjourney,使用英文输入想要生成的图片效果,它就可以将文本转化为可视化的图片。
文本生成文字特效可以给文字赋予各种丰富的效果,使其结合不同的风格元素,增强文字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为设计增加创意和个性化元素。
由于该模型是在授权和公共领域的照片上训练的,营销人员告诉 Belsky,他们现在会考虑将其用于商业内容。Adobe 两周前宣布,它将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赔偿,为他们因萤火虫生成的图像而遭到版权侵权诉讼时提供保障。
Adobe 希望成为人工智能竞赛中的白衣骑士,与 Stability AI 的扩散模型、OpenAI 的 Dall-E 2 和 Midjourney 形成对比,后者在互联网上搜刮数百万张图片来训练模型,无视旨在保护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版权法
尽管像 OpenAI、Stability AI、Midjourney 和 Runway 这样的公司可能是先行者,但 Adobe 认为自己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势:在看着其他公司公然侵犯版权而招致诉讼之后,该公司现在可以通过提供更值得信赖的产品来抢夺市场的主导地位

印象 AI:国内首发,已正式上线公开测试
印象笔记是国内率先推出AI+ 轻文档办公软件融合应用的创业厂商。其于今年 3 月中旬开启内测,并在 4 月 10 日正式上线,目前只需下载印象笔记 PC 端 Beta 版,即可开启印象 AI 功能。该功能处于免费公开测试阶段,尚未作为付费功能来单独收费。从具体功能上看,印象笔记所提供的 AI 辅助功能与 Notion AI 基本相近,包括了文章生成、作文生成、创意故事、提纲生成等。此外公司也将印象 AI 的能力融入了其旗下的其他矩阵产品,包括印象图记(生成思维导图)、印象时间(生成任务清单)等。
印象 AI 支持多种文字内容生成
印象 AI 支持一键生成思维导图 


WPS AI:轻文档先行,计划融入全栈产品,未来或将作为又一核心付费点


国内办公厂商龙头正式官宣 WPS AI,计划将 AI 能力融入旗下全线产品。4 月 18 日,WPS AI 正式官宣,基于国内合作伙伴 MiniMax 的 LLM 大模型,计划将最先应用于轻文档中,并表示后续会进一步与现有的重文档、表格、演示文稿、协同等多线产品进行融合。官方 demo 展示了 WPS AI 与轻文档应用的融合,主要功能包括文档生成、多轮对话、现有内容处理(修改、润色)、结合其它文档内容进行处理(文档、表格)等功能,从演示表现上看与 Notion AI 的功能较为相近。而和 Notion AI 相比,我们认为未来原生于中文进行开发的 WPS AI 对于中文的生成能力有望更具优势。
轻文档先行,未来更需关注表格、演示文稿等重应用中 AI 能力的融入。WPS AI 将最先应用于在线内容协作编辑工具轻文档中,其功能相对简单,各家轻文档厂商能够实现的功能较为类似,WPS AI 未来真正的胜负手,还在于能否和表格、演示文稿等“重办公应用”很好地融合。同时,过去重办公应用尚有一定使用和学习门槛,较多复杂功能价值未被充分利用,未来在 AI 加持下,自然语言交互、AIGC 等均有望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重办公应用”向来是传统办公软件厂商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所在,我们看好未来 WPS AI 进一步向旗下全栈生产力工具融合。

WPS AI 未来锚定三大战略方向,关注后续和更多“重办公应用”的融合

 

WPS AI 未来发展 将锚定 AIGC、阅读理解和问答、人机交互三个战略方向。第一个方向是 AIGC,聚焦辅助编辑、改写润色的功能,以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目前在轻文档中已有所体现。第二个方向是阅读理解和问答,基于已储备的语料做问答式的交互,实现辅助阅读和知识检索,我们认为在数据合规前提下有望发挥 WPS 的中文语料积累优势。第三个方向是人机交互,基于 LLM 实现以自然语言的方式给软件下命令、提要求,目前在轻文档中已有所体现,我们认为未来随着 WPS AI 和表格等重应用的融合有望激活复杂功能的使用、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创造新的收费点。
或将成为又一核心付费功能,有望进一步打开 ARPU 空间。目前 WPS AI 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后续将逐步放开公测,我们预计 WPS AI 的定价会在全线产品逐步成熟,完成测试上线后再逐步推出。具体收费模式上,我们认为,其既可以结合进新的会员体系中 ,例如将 AI 功能加入高阶的超级会员 Pro 付费权益中;也可以效仿 Notion AI 作为单独的付费功能。AI 加持有望进一步打开 ARPU 空间,考虑落地、转化节奏,我们预计明年开始增量有望逐步体现。


钉钉:接入通义千问,赋能群聊、轻文档、会议等场景
钉钉接入通义千问,计划在群聊、轻文档、会议、低代码应用开发四方面引入 AI 赋能。4 月 11 日,钉钉官宣接入通义千问,4 月 18 日,发布有更多细节的 demo 宣传片,通过“/”一下的方式帮助解决自动化办公中的多种需求。目前,相关功能仍在测试中,计划在安全评估完成后上线。在智能文档方面,钉钉 x 通义千问支持头脑风暴、营销策划、创意故事等文本生成功能,也支持扩写、润色、改写等多轮互动,还支持插入图片、排版生成 PPT 等。

支持头脑风暴、营销策划等文本生成

支持润色、扩写、改写等功能

 
飞书:My AI 一站式整合 IM、会议、飞书文档、云盘等办公协作套件
2023 年 4 月 11 日,飞书发布 AI 智能助手 My AI 的宣传片,作为飞书整合大模型的尝试。目前产品仍在研发阶段,距离发布尚有一段时间。在宣传片中,My AI 能够实现的功能包括,帮助整理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生成待办事项;根据表格数据生成分析报告并进一步续写;根据分析 EXCEL 表格,整理销售报告;跟踪项目进度,自动列出日程等

飞书 My AI 整合智能办公套件

 
万兴科技:数字创意赋能者,旗下亦有智能文档类创意产品
万兴科技是领先的新生代数字创意赋能者,旗下有文档类创意产品。公司深耕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二十年,形成了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软件工具四大类软件产品矩阵,其中包括万兴 PDF、亿图图示等智能文档、智能办公相关产品。

万兴科技 AIGC 产品矩阵汇总

万兴 PDF:拥有全套 PDF 创意工具,海外版集成 ChatGPT。万兴 PDF(PDFelement)拥有编辑、格式转换、文档注释、自动生成目录、电子签名等多种功能;同时提供阅读器(PDF Reader)以及 HiPDF 一站式在线 PDF 解决方案。4 月 6 日,万兴科技发布最新海外版 PDF 处理软件 PDFelement V9.5,集成了 ChatGPT 推出智能处理 AI 机器人“Lumi”,能够实现交互聊天、文档改写、文档校对、文档解释、文档总结等创成式 AI 能力,目前 AI 模块没有单独收费,试用版用户每个月可以获得 5,000 个点数额度(相当于约 3,750 单词输入和输出),而正版会员每个月可获得 50,000 个点数额度(相当于 37,500 个单词输入和输出)。

新版海外版万兴 PDF(PDFelement)集成 GPT-3.5,具备文档总结功能

 
亿图:图示 AI
亿图图示内置 AI 智能助手,支持用户高效完成专业绘图任务。亿图图示是一款一站式专业绘图软件,可助力用户完成包括流程图、组织架构图、平面布置图、思维导图等在内的 210 种绘图任务。公司于 2023 年 3 月推出最新版亿图图示 V12.0.8,内置 AI 智能助手,支持 AIGC 文字生成、一键生成思维导图、自动头脑风暴等功能,有助提升用户绘图效率。

亿图图示 AI 智能助手支持文本生成、思维导图生成等 AIGC 能力

 

福昕软件:PDF 编辑器龙头厂商,云端产品集成 ChatGPT
福昕 AI+PDF 功能上线,将 ChatGPT 与 PDF Editor Cloud 云端版本集成。4 月 25 日,福昕官网显示 PDF Editor Cloud 接入 ChatGPT,主要实现 PDF 文档内容总结、PDF 文档内容改写、AI Chatbot 基于文档内容智能交互问答三种功能。目前尚未额外收费,订阅会员后获得一定 AI 功能使用额度,助推云转型。目前,用户订阅会员后,可不额外付费使用每月 100 页文档智能改写和每天 50 次智能问答,文档总结功能未见使用次数限制。PDF Editor Cloud 单独订阅定价约为 50 元 / 月。我们认为,福昕推出 AI 功能的短期着眼点在于进一步推广云产品、吸引用户订阅,以加速推进云和订阅转型战略,预计未来会有针对 AI 功能的商业策略跟进。

福昕软件 AI+PDF 功能上线,将 ChatGPT 与 PDF Editor Cloud 云端版本集成使用

生产力工具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具备巨大的生命力及投资机会,我们选择 Notion 来进行案例分析。

02

Notion 案例分析


1. Notion 是什么
Notion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多功能、多平台的 SaaS 产品,华尔街日报称 Notion 为“the Do-It-Yourself Productivity App Gen Z Is Going Gaga Over”,但实际上,Notion 不仅受 Z 世代的喜爱,也征服了大批 80 后和 90 后。Notion 主要用作知识管理和协作工具。它允许用户创建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内容,如文本、列表、表格、图像、视频等,并通过一个集成的数据库来管理这些内容,为用户通过了一个 ALL IN ONE 的办公平台。并且 Notion 的设计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其界面简洁、直观,并提供了丰富的编辑功能和主题选项。
国外用户常用一个公式形容
Notion = Google docs + Evernote + Trello + Confluence + Github + Wiki + Quip
Notion 不仅适用于个人用户,也适合团队和企业使用。它可以作为一个项目管理工具,帮助团队规划和跟踪各个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进度。它还支持与各种其他工具和服务的集成,如 Google Drive、Dropbox、Slack 等,从而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工作流程中共享和协作。
 
2. Notion 估值和运营数据的快速增长
据公开 PR 信息显示,Notion 的估值从 2019 年 7 月的 8 亿美元,到 2021 年 11 月的 103 亿美元,2 年翻了 12.5 倍,从独角兽变成超级独角兽
估值演变
 
融资历史

用户量增长

不止是估值的快速增长,运营数据也经历了超快涨幅。2021 年,Notion 的日活用户数翻了两番,月活比例高达 35%,全球用户突破 2000 万。

协作工具软件月访问量增长对比

Notion 和友商相比的月访问量增长对比

 
最新运营数据(Due 2022.6):
  1. 用户数量:Notion 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5000 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2. 月活跃用户数(MAU):根据最新数据,Notion 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3000 万。

  3. 注册人数:到目前为止,Notion 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1000 万。

  4. 营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Notion 的营收也在逐年提高。据报道,2021 年,Notion 的年营收已经达到了 1 亿美元。


3. Notion 的产品哲学
为了实现各种需求,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应用(App)之间来回切换,非常麻烦,大多时候我们只能迁就自己的问题,手上的工具能用就用,有就不错了。
别的产品更像是让你拎包入住的出租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条条框框(字面意思)的限制下,循规蹈矩地使用。但 Notion 的模块化功能组件将赋予每个人为自己量身定制工具的能力,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搭建出一座独属于自己的数字城堡。
但你不必担心一切都需从零开始,须知乐高也是有发动机这种复杂的高度集成化组件,Notion 的模块化也是如此。而它现在开箱即用的「在线文字编辑器」,其实只是它所有可创造的工具类型中,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基础形态之一。Ivan Zhao 希望创造一个能够增强人类智力、创造力与生产力、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那些极具复杂性问题的工具。
Notion 产品的 3 个理念先驱:
Doug Engelbart:增强人类智力 → Notion 以组合区块的方式来创造工具;
Alan Kay:个体以集群的智慧为基础来放大自己的想象力 →Notion 的社区资源、模板与教程;
Ted Nelson:超文本链接→ Notion 的超链接、块链接、同步块、以及多视图的数据库。
1.以「块」为基本单位的模块化设计
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在 Notion 中,各种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一个个的区块(Block),包括「页面」本身。这些区块被收纳进了 Noiton 的命令菜单 / 里,不会因为内嵌繁多的功能给到你压力,只要在你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再调用出来即可。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持整个页面的整洁(与 Word 复杂排列的菜单栏相比),又能非常灵活地在后期更新中新增更多的区块类型。
举个例子:最简的功能拆分与一致的交互体验
最简的功能:从标题层级到文字颜色,从图片嵌入到网页书签,Notion 将所有的功能区块拆分到最小程度,这使得它的每个功能按键都清晰直观,无需任何辨认和学习的成本。
一致的交互:所有功能的嵌入都通过「唤出菜单 - 找到功能 - 嵌入功能」的操作逻辑来使用,只要你学会嵌入文本,你就能学会嵌入一切东西。
所有功能的编辑都通过点击或选中的方式来进行,只要你学会更改字体颜色,你就能学会编辑文字的所有功能。
对于一款笔记软件来说,「如何快速写入」与「如何便捷编辑」往往是对新手来说最为困难的两件事,但 Notion 却以极低的成本、顺滑的学习路径,让每个新用户都能在极短时间内学会使用它。
2.强大的分栏排版(图文混排)功能
Notion 编辑器的灵活构建在它的分栏模式上,它是 Notion 未来一切高级用法的基础之一,它可以让你的 Notion 实现极其灵活的排版效果。如果你写的是文章,它可以像杂志;如果你建的是博客,它可以像门户网站。
 
分栏排版技巧是进阶 Notion 高级用法的必要部分,后期构建 Dashboard 时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日常的文章排版通常都不必如此复杂,Notion 一样也可以用得很简单。
你可以将 Notion 的页面想象成一面极简的白墙,将你要写的文档想象成一本书,通过简单地左右分栏排版就可以构造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书柜」,以此让你的文档结构更有条理。
3.数据库的融合赋予了 Notion 创造工具的能力
数据库形似表格,每一行是一条数据,每一列是一个字段,每个字段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属性,然后用这些字段来对表格进行筛选或排序的操作。Notion 数据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每一条数据,都可以展开为一页独立的页面,数据库的融合赋予了 Notion 创造工具的能力。
Notion 很好地完成了「成为一个漂亮的橱窗展示柜」的使命,它让你的内容能够在所有的浏览器上自由呈现,并且这个橱窗的结构还足够灵活,因为所有的功能都是模块化的,而分栏模式让这些模块可以在笔记页面内自由摆放。
而 Notion 2.0 上线的数据库,则为这个橱窗构建了一个简单易用、却能容纳几乎所有数据类型的储藏室。
数据库的不同视图(Table、List、Kanban、Calendar、Gallery、Timeline)则提供了不同的数据观察视角、以及更灵活的与数据进行交互的能力。
如果 Table 是货架,List 就是进货清单、Gallery 就是商品海报墙,Calendar 就是进货时间表、Kanban 是分类促销的捆绑套装、Timeline 则是节日促销时的分工排期表。
如此一来,一个可以用多种方式与人交互的「小商店 App」就建成了。转换一下思路,这个商店也可以是报刊亭、在线画廊、任务管理中枢、以及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与富文本和多媒体信息进行交互的工具类型,它们都能通过数据库来实现。
我们可以逐渐观察到,各种用户通过 Notion 的数据库搭建出了各种项目管理工具、CRM 系统、个人知识库系统、时间管理工具,或者是招聘管理系统等等。
每个模板类型几乎都可以简单替代一个,为解决该项需求而建立的 SaaS 公司,那么当 Notion 的产品价值逐渐被用户所认知,它的市场价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Notion 100 亿美金的估值,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起了牢固的地基。
不过 Notion 就像乐高一样,入门简单,精通困难。对大多数人来说,上面的描述其实更接近于一种理想状态,大部分用户在一开始还只能获得一种「只是把文档和表格放在同一个页面内使用」的感觉。
数据库的使用门槛,让一大部分人在体验到 Notion 的能力之前就先被劝退了。所以接下来 Notion 做了三件事, 这让它在短短两年内获得了爆发式的用户增长速度,以及极高的用户留存度。


4. Notion 的商业策略(从 0 到百亿美金)
构建以 Ambassador 真爱粉为核心的社团
Notion 并不是一家依赖资本驱动的公司,产品上线后很快就进入盈利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对于团队规模始终保持克制。团队规模从成立之初的个位数,到撑起 B 轮 20 亿美元的五十人,即使到今年,价值百亿的 Notion 也才刚过三百人。
而这样一个精简的团队却撑起了一个高质量的用户社区:快速增长的用户、热情的粉丝、活跃的社区。大使 (Ambassador) 功不可没!
例如,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 Notion 的多语言版本会选择首发韩语,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韩国地区快速增长的数据和热情的用户粉丝们。
Notion 在韩国没有任何雇员或者合作伙伴,但是韩国的 Facebook Group 却成了 Notion 全球最活跃的分支社区之一,所有的内容采编、活动组织、答疑解惑工作全部都是由大使们自发组织运营,社区活跃成员很快就破万人。
(大使:Notion Ambassadors:those who have communities or influence outside of Notion)
大使是 Notion 最初选出来的热情的真爱粉,被 Notion 的社区负责人 Ben Lang 邀请在 Slack 里畅所欲言,也形成了 Notion 最初的用户社区。
为了鼓励这批“精神股东”,官方为大使们赋予了一些小“特权”:
  • 进入专属 Slack 频道和 Notion 空间的权限,与全球的超级用户交流互通

  • 最精华的资源与教程,便于快速精通产品以及打造自己的社群

  • 与 Notion 全体成员的无缝沟通,提问、反馈、建议

  • 新功能的尝鲜与吐槽权

  • 用于打造社群的免费空间

  • 限定周边


如果仔细翻看各个版本的大使“招募令”,可以发现官方始终在着重强调“与 Notion 团队直接沟通的权利”,这种完全不涉及经济激励特权,反而激发了用户们的荣誉感和参与感,培养出一众精神股东。


对于公司而言,“大使”的核心价值显而易见:扩大产品触达面,把一个尚为小众的产品安利给更多潜在用户。相比于让员工没日没夜的写软文、内容营销,或者投入大量 SEM 和信息流广告,这个发动群众的方法可能会有奇效。大使们自发地领导当地社区,制作课程和教程,创建模板,分享翻译等等,甚至还负责组织用户线上线下聚会,官方只需要出点茶水费。
社区负责人 Ben Lang 的全部工作就是不断搜寻热情的真爱粉,邀请成为大使,持续挖掘他们和 Notion 的故事与缘分,最终形成了一个分布在 23 个国家的 200 多人规模的“安利铁军”,向全世界用户持续讲述 Notion 的产品故事和品牌故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Notion 的大使计划和 KOL 营销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前者用心交朋友,后者收钱念脚本
截至目前,Notion 有不到 300 位大使,和公司全职员工的数量大致相当。为了增强大使和公司之间的粘性,除了专人专职、创始人亲自参与,公司熟悉每个老大使的个人情况,还会向新大使认真的介绍公司。用旅途伙伴的心态和大使相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通过模板巩固用户,并互惠共赢,实现助人者自助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阶段的话,那就是“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
如何让用户尽快感受到产品价值?Notion 的答案是:模板。
当用户注册之后,如果选择创建团队协作空间,则可通过详细分类,根据团队规模和所属行业自动生成上手模板,以便用户能够尽可能顺滑的完成上手 (onboarding) 过程,同时趁热引导创建者邀请其他成员入驻,完成一次高效裂变。
营销咨询公司 FOUNDATION 将这个过程总结如下,可以看到这一流程甚至细化到了桌面端和移动端不同的上手体验:

Notion 的用户 onboarding 旅程

 
模板 (Templates) 实际上是贯穿整个用户生命周期的,除了上手的过程,模板和社区的生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比如 Reddit 的 Notion 子板块中,模板分享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甚至创建了专门用于发布 Setup Showcases(入门示例)和 Templates 的标签。
随着更多模板在 Reddit 圈子、Slack 频道、Facebook 群组等中共享,越来越多的潜在用户被引入 Notion,最终将他们的工作流进一步绑定到 Notion 中,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增长循环。

Notion 的模板增长飞轮

依靠这个生态循环,Notion 开始了指数级增长:

Notion 早期的流量增长曲线

(Referringdomains 即引荐域名,也就是网站外链来源的总数,和网站的流量正相关)
如何实现增长飞轮?Notion 的做法是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
众所周知,作为 SaaS 领域的领军企业,如 Shopify、Zoom 等,它们都运营了一个庞大的第三方应用市场(Marketplace),既帮助上面的应用开发者推广产品,又扩展了自身的收入来源。
然而,Notion 则构建了一个“隐形的 Marketplace”,在 Notion 的产品外部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开发者们制作并销售模板、插件、衍生 SaaS。
Notion 不仅将舞台交给了用户,甚至将售票处也一并交给用户。考虑到在一个全员靠热爱发电的社区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 Notion 生态里赚钱,不仅不需要“缴纳税费”,还能得到官方的支持。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以下是一些通过制作视频和 Notion 相关教程获得收入的 Youtube 红人。
也有类似基于 Notion 之上直接做成一个项目管理工具的 Nora(getnora.page),面对中小团队来说性价比拉满,在 ProductHunt 上首发 2 天就收入破千。
以上,Notion 不仅不收取任何佣金,还竭尽全力为用户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了助人者自助。
Notion 的客户成功团队人数至今从未超过 10 人,他们借助社区的力量来完成用户教育和新场景的激活。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成为了最好的“售前 / 售后顾问”
具体来说,Notion 通过激发和引导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对产品的热爱和使用心得,进一步增强了用户转化。在 Instagram 和 TikTok 等新兴平台上,Notion 成功转化了大批年轻用户。这些贡献者有的获得了粉丝,有的获得了成就感,也有的获得了收入。
toB 的转型
Notion“养了”一支覆盖全球 14 个国家的咨询顾问团队,帮助企业级客户更快的上手 Notion,从而通过销售模板或者咨询服务来实现收入。除此之外,为了完成向企业级产品的进化,Notion 启动了 Global Team Champions* 计划,准备在大型团队或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批“内线”,让他们扛起打入组织内部的大旗。
* Champions are people inside of Notion’s customer’s companie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bringing Notion into their organization. These individuals help train their internal teams on how to get the most value out of Notion.
(拥护者是 Notion 在客户的“内线”,负责将 Notion 引入组织内部,并帮助培训内部团队从而最大程度的让 Notion 发挥价值。)
以 Square 为例,这个市值数百亿美元的零售支付巨头,最初只有几个内部小团队使用 Notion。然而,随着 Notion 品牌的不断扩大和 Champion 的价值传递,2021 年 Square 总共购买了数千个账号。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提供资料支持,Champion 还在社区中交流经验,自发地实现老带新。
值得一提的是,与许多 PLG 公司一样,Notion 从一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寻找头部客户来打磨产品。
虽然很多人对 Notion 的印象是一个纯粹的 C 端工具起步,但首任营销负责人 Camille Ricketts 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产品上线之初,公司就非常重视企业和团队客户,并且很早就获得了 IBM、Nike、Square 等标杆客户的认可。创始人 Ivan Zhao 在一次回顾中提到,面对企业级客户并没有太多奇技淫巧,总的来说就是认真做好三件事:重视每个触点,讲个好故事,寻找社区力量与客户需求的交集。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 100 多个每年付费超过 50 万美元的企业客户。
让竞争对手成为 Notion 的使用说明书
让大众认识和了解你的产品的最快方法,就是告诉他们,你可以取代他们所熟悉的谁。于是从 2019 年开始,Notion 大胆地在它的官网首页,面向广大用户贴出了它自信的邀请函:
文档创作:Notion 可以取代 Evernote 和 Google Docs
团队维基:Notion 可以取代 Confluence 和 Github Wiki
项目管理:Notion 可以取代 Trello、Asana、和 Jira
这个策略可以说相当成功,既明确地传递出了 Notion 的多功能特点,又增加了用户体验的自适应性(按需选择功能模块),在广撒网的同时还能投其所好,随后当有新用户被 Notion 吸引而来,它立刻就能搬出一套非常丝滑的新手登录指引(Onboarding),确保每个人都能立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几套模板,最快地感受到 Notion 所能给予的价值。
开放拥抱生态集成
做好一款产品,减法永远比加法难做,但 Notion 给了全球化产品公司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积极拥抱开放生态,绝不重复造轮子。
生态集成是每个全球化 SaaS,加速用户 adoption 的必经之路。毕竟上来就让用户全面搬家的难度太大。在全面拥抱公有云、API 生态遍地开花的环境下,Notion 走了一个更加丝滑的路线——集成主流套件。
同时,Notion 并没有自己做 IM(即时通讯)模块,而是选择帮助用户把 Slack 碎片化的讨论内容沉淀下来,构建团队知识库。再例如,为了能让用户更轻松的上手,甚至是前面叫嚣着要替换的 Google 全家桶套件,Notion 也主动做了集成。更不用提彼此惺惺相惜的 UI 设计协作工具 Figma,除了产品互相集成,在市场上也经常互相给对方摇旗呐喊。
自 2021 年初以来,初具势能的 Notion 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开放生态,上线开放 API 之后连续并购了产品自动化公司 automate.io、协作日历 cron.com 和任务管理工具 flowdash.com,意在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加产品竞争力。


5. Notion 的壁垒总结(综合产品及商业策略)
Notion 的发展,是沿着非常典型的 PLG(Product Led Growth)公司的增长路径——把产品做好,让产品驱动公司销售增长,用户积极参与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生态建设上。
5.1 All in one 的办公平台,从协作文档,到连接一切
国外用户常用一个公式形容 Notion:Notion = Google docs + Evernote + Trello + Confluence + Github + Wiki + Quip。完美避免了用户需要做什么就打开什么工具,工具之间也不互通的困境。
Notion 的产品风格走极简主义,有着“合而为一”的野心。打开 Notion,映入眼帘的是宛如白纸一样的画布,工作和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Notion 以模块(Block)为基本单位,围绕笔记文档、知识库、任务、轻量的数据库等方面来组织内容。在这张白纸上,包括文字、表格、视频、音频、网页、数据库等等,各种类型内容都可以看作“模块”。操作也非常简单,用户从左边的工具栏中拖进来,或是采取“/”即可调用,随意将内容组织,并支持 Markdown 语法。
在画板上自由组织内容的形式并非 Notion 首创,微软旗下的 Onenote 也有类似功能。表面上看,这像是一个协作文档,但 Notion 将其做得更为复杂,并且跳脱出了文档这一形式,背后是一个无所不包、形式自由的数据库。只要用户愿意,整个团队都可以脱离文档、任务管理等软件,在 Notion 上面完成除即时通信外的所有协作流程。
在 2016 年的一个设计社区中,Notion 创始人赵伊(Ivan Zhao)就曾表示:“从 80 年代初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构建模仿纸张的软件工具,而 Notion 想要挑战这一点。”
Notion 希望连接一切,可背后要做的事情并不简单。这涉及到非常多要素,包括如何定义元素、稳定性,还有与其他平台的对接都有很高壁垒。Notion 拥有数十个可调用的内容类型,并且能够保持顺畅稳定地调用外部内容——比如视频、文档、其他软件中的内容等等,并且做到实时同步,这为 Notion 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5.2 丰富的模板 / 用例
内容弥补了 Notion 的高灵活性带来的弊端。因为过于灵活,不少用户在打开 Notion 时还是需要一定学习成本,以至于有个人用户认为 Notion 是在“用高架炮打蚊子”。因此 Notion 出了很多的模板 / 用例,并且有高粘度的用户群及社区自发性分享 Notion 的用法及模板,大大提升了新手用户的兴趣度,降低了上手难度并更加构建了一个活跃的社区。
5.3 生态社区构建,从 PLG 到 CLG
Notion 的 CRO(首席营收官)Nottebohm 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了 CLG 的概念。
她认为企业级软件市场的浪潮已经完成了一次“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迁移,随着终端用户的声音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诞生了很多 PLG (Product-Led-Growth) 的产品。
而下一波浪潮,则是来自社区的声音,Notion 正是 CLG (Community-Led-Growth) 的典范。
狭义的 CLG 可以理解成 PLG 的子集和延伸,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有一款深得人心的好产品,然后 CLG 在此基础上搞清楚用户们在哪讨论产品,然后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培养这群人。
这个漏斗主要有三层:
  • 漏斗的最上层是在社区中打响声量,挖掘出愿意摇旗呐喊的热情用户,给他们发喇叭

  • 漏斗的中间层是和社区产生化学反应,持续输送内容 / 资料帮助社区用户达成目标

  • 漏斗的最终层是武装社区实现革命,给社区提供工具和赋能来响应产品增长策略


针对 CLG 的漏斗,Notion 把市场团队分成五组
  1. 用户增长:用户增长团队专注于让用户注册并【激活】 Notion,全部工作围绕用户展开。
  2. 产品营销:PMM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产品营销经理 ) 是个相对较新的工种,负责将新产品和功能推向市场,发布后扩大市场声量。同时也负责收集市场反馈,从而为产品路线图提供信息、或者帮助挖掘新功能和新需求。
  3. 内容营销:持续创建有关产品、社区和整个行业的教育和支持内容,协助扩散产品影响力和漏斗的第一层。
  4. 国际化:Notion 有 80% 的用户在美国以外,国际营销团队正是面向这些受众,专注于在每个地区提供本地化营销支持(包括语言、内容、需求反馈等)。
  5. 需求生成:这是相对较晚成立的团队,专注于在企业客户的决策者中建立心智、引发兴趣,从而推动销售跟进商机,是拓展企业级客户版图的重要支撑。
最终,Notion 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用户生态
Notion 团队规模从成立之初的个位数,到撑起 B 轮 20 亿美元的五十人,即使到今年,价值百亿的 Notion 也才刚过三百人。而这样一个精简的团队却撑起了一个高质量的用户社区:快速增长的用户、热情的粉丝、活跃的社区。
构建金字塔型的用户生态功不可没!
Notion 拥有庞大的社群组织,根据目前官网提供的信息,社群已经覆盖 30+ 个国家与地区,成员数预估在十万人以上,且大部分是由非官方成员组织运营,其用户生态大致分为 3 个群体:(数量依次增多)
  • Notion 顾问:依靠 Notion 实现创收的标杆用户

  • Notion 大使:免费且优质的运营团队

  • 大部分普通用户:数量巨大的 UGC 内容生产团体


整个用户生态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顾问与大使作为上层用户,是直接 Notion 的重点运营对象,通过培养一小批这样的标杆用户,来带动其余上百万用户的互动,形成用户自治社群,为全网生成成千上万的 UGC 内容,从而实现对市场的拉新获客与教育引导。
5.4 丰富且真诚的运营策略,用做品牌的思路做增长
除了前面提到的社区运营之外,Notion 在品牌建设方面也走了一条颇有特色的路线。不强调效果,不自吹自擂,用助人为乐的姿态潜移默化的讲好一个品牌故事:
Software should be beautiful,Notion 帮用户找到了美妙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体验。
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看到 Notion 用不同的视角在讲述同一个故事:
  • Twitter:转发社区用户的成果展示帖,帮助用户展示更好的自己
  • LinkedIn:分享多人团队或者企业级用户的故事和他们的文化与方法论
  • Instagram:Ins 的优势在于视觉体验,Notion 在这里专注为用户制作精美的图片和 GIF
  • YouTube/TikTok:着重运营创作者(大使)分享经验,这是 Notion 品牌破圈的最强手段。不同于花钱找 KOL 念脚本的传统方式,Notion 的思路是筛选或者培养出对 Notion 理解深刻的创作者,筛选标准除了粉丝数之外,还非常注重受粉丝的喜爱程度(通过评论、转发等多维度数据),虽然单条视频的 CPA 会随时间下降,但效果可以持续非常久的时间。

开放拥抱生态集成
做好一款产品,减法永远比加法难做,但 Notion 给了全球化产品公司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积极拥抱开放生态,绝不重复造轮子。
生态集成是每个全球化 SaaS,加速用户 adoption 的必经之路。毕竟上来就让用户全面搬家的难度太大。在全面拥抱公有云、API 生态遍地开花的环境下,Notion 走了一个更加丝滑的路线——集成主流套件。
同时,Notion 并没有自己做 IM(即时通讯)模块,而是选择帮助用户把 Slack 碎片化的讨论内容沉淀下来,构建团队知识库。再例如,为了能让用户更轻松的上手,甚至是前面叫嚣着要替换的 Google 全家桶套件,Notion 也主动做了集成。更不用提彼此惺惺相惜的 UI 设计协作工具 Figma,除了产品互相集成,在市场上也经常互相给对方摇旗呐喊。
自 2021 年初以来,初具势能的 Notion 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开放生态,上线开放 API 之后连续并购了产品自动化公司 automate.io、协作日历 cron.com 和任务管理工具 flowdash.com,意在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加产品竞争力。
仔细琢磨一下,Notion 的品牌营销确实没有什么说教意味,更像是一个朋友的感觉陪伴在旁,相对来讲风格更像一家消费品公司。正如 CRO Olivia Nottebohm 的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品牌来说,真诚远比完美更有价值。
2022 年 11 月底,Notion 祭出了自己的又一大杀器——Notion AI

6. Notion AI
作为最早一批接入 ChatGPT 的产品,Notion 在 2022 年底正式推出其 AI 产品测试版(或者说功能更合适),到今年 2 月份完全开放给所有用户,包括对手机移动端的支持,AI 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 Notion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Notion AI 是一款个人助手,可以帮助你写作、集思广益、编辑、总结等,可以将 Notion 视为增强你的创造性思维的合作伙伴。在任何 Notion 页面中都可以利用 AI 的无限力量,让你写得更快,想得更远,并增强创造力。
目前 Notion AI 的技术架构基于 GPT-3.5 模型。
6.1 Notion AI 的开发愿景
Notion 给自己设定的使命是:make software toolmaking ubiquitous(让软件工具定制全民化、普遍化)。Notion 的使命与 AI 的崛起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 Notion AI 应运而生,用户不仅可以通过 Notion AI 塑造自己的笔记和数据平台,同时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从工具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6.2 Notion AI 的主要特点
Notion AI 的主要特点包括:
1.高级自然语言处理(NLP):Notion AI 的高级 NLP 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向用户提供更相关的洞察。
2.任务自动化:Notion AI 可以自动化数据输入、笔记记录和项目管理等任务,从而释放员工的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
3.与现有系统集成:Notion AI 可以与现有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工具和项目管理软件等系统无缝集成。
4.个性化定制:使用 Notion AI 的拖放界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工作流程,省去了耗时的手动配置。
6.3 Notion AI 功能
根据 Notion 官方的介绍,Notion AI 的几个核心功能:
可以帮你处理初稿——让 Notion AI 处理你关于某个主题的初稿,并获得你可以塑造成伟大事物的想法。
•激发想法和创造力——Notion AI 可以立即为您提供关于任何事物的想法列表,将想法作为您自己创造力的起点。
•充当强大的编辑器——无论是拼写、语法,还是翻译,Notion AI 都能发现错误,甚至翻译整篇文章。
•总结会议和文件——让 Notion AI 提取最重要的要点和行动项目,而不是筛选一堆乱七八糟的笔记。
它可以帮你生成几乎任何类型的内容,包括博客文章、会议日程、社交媒体内容、新闻稿、工作描述、销售邮件以及诗歌等等。另外,Notion AI 可以直接对文本进行实时翻译,不需要再单独调用 Google 翻译或者其它翻译产品。
其操作很简单,在写作页面,Notion 将 AI 功能放在了其它功能的最前面,通过快捷键“/”唤醒后能看到大概细分了 17 个应用场景,比方说写博客、社交媒体文案、诗歌、会议纪要、销售邮件等,如图所示:
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文稿了,那么你还能唤醒更多功能,比方说翻译功能,现在看到的 Notion AI 能在 14 种语言之间互相翻译,包括中文。另外你还可以让它针对某句话做深度解释,也可以对某段话进行简写,还有对语法进行检查等。
6.4Notion AI 使用场景
早期,在 Notion 运营团队官方博客里,Notion 的用户研究团队对 Notion AI 最早的 400 万用户的行为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大家在 Notion AI 里用的最多的几个场景分别是 Brainstorm ideas(头脑风暴)、To-do list(任务清单)以及 Outline(写概要)。除此之外,其它比较多的场景包括写邮件初稿、新闻稿以及诗歌。
而用户觉得最有用的几个场景包括 Fix spelling&grammar(语法修改),这完全是在抢 Grammarly 的场景;Summarize(做总结),这也是现在大量 AI 产品在做的方向;最后一个就是 Improve writing(改善写作)
另外在产品这块,Notion AI 也持续做了一些迭代,为了让 AI 可以帮助大家在工作上实现更好的协作,现在 Notion AI 可以对工作页面的事情进行总结,以及分配任务清单(Action Items),比方说对销售团队一周工作做一个总结并列出下周要做的待办事项 Action Items,它也可以读取当天的笔记内容进行总结或者列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需要通过 Summary 和 Action Items 两个命令即可完成。

Notion AI 的几大工具

另外,在功能层面,Notion AI 和现有的大部分类似产品都有重叠,特别是 Grammarly、Jasper 以及 ChatGPT 本身,在其官网特意将 Notion AI 和这几个产品进行了对比,以突出其更高的性价比。 
后续 Notion AI 还将会成为Notion 知识库的接口,用户只需要输入搜索要求,Notion AI 即会自动呈现相关信息。我们预期 Notion AI 的自动文本生成、文本摘要、文本编辑等功能或将大大优化用户的创作流程和使用体验,帮助 Notion 的产品力实现跃升。
6.5 Notion AI 与其他 AI 解决方案的区别
Notion AI 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其注重用户友好性。Notion AI 的直观拖放界面、无缝集成和可定制的工作流程使得企业更容易采用并将 AI 集成到其运营中。
与主要竞品 Chatgpt 对比
(1) 功能对比:Notion AI 是内置在 Notion 应用程序中的人工智能功能,是一款全能型的人工智能助手,它可以进行项目管理、协作、组织、笔记、文档编辑、思维导图、邮件管理等多种任务,适合企业和个人使用。而 ChatGPT 是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更注重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功能,它可以进行智能问答、文本生成、对话管理等多种任务,适合用于客户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场景不一样)
(2)性能对比 Notion AI具有非常强大的协作和管理能力,它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同步和更新,并且支持多种文件格式。而 ChatGPT4 则更加注重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功能,它可以进行智能问答、文本生成、对话管理等多种任务,并且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和流畅度。
(3)应用场景对比 Notion AI 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工作协作、笔记管理和知识组织等方面,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 ChatGPT 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与人类进行对话交互方面例如虚拟助手、聊天机器人问答系统等
(4)准确地来说,Notion AI 和 ChatGPT 虽然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但是其应用场景、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
总之,对于 C 端个人来说,Notion AI 是更好的生产力助手。Notion AI 会基于个人过往积累的文档、内容及习惯,针对性为个人生成适合的内容,并且可以生成文字、表格、图表、看板等多种格式,Notion AI 甚至可以识别特定的关键词,并根据用户的喜好提供相关的建议。而 ChatGPT 的回应是基于其训练数据和算法生成的,回答相对不会依据个人的习惯和偏好来,并且生成的内容格式相对单一,对于 C 端用户来说,在办公领域不如 Notion AI 好用,Notion AI 相当于 ChatGPT 的大脑长出了能写能画又适合你的躯干。
同类竞品对比
围绕功能和应用两方面,对比 Notion AI、ChatGPT 和 Bing AI 三大 ai 软件之间的区别:
(1)Notion AI:
- 功能:Notion AI 是一个全面的工作协作平台,旨在帮助用户组织信息、协作和管理项目它提供文本编辑、数据库、任务列表、日历等工具,所有这些在一个集成环境中
- 特点:Notion AI 强调组织、协作和项目管理。它提供可自定义的工作空间和工具,允许用户创建适合其特定需求的工作流程。
(2)ChatGPT
- 功能:ChatGPT 是由 OpenAI 开发的 AI 语言模型。它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自然语言对话,与用户进行交互式、自然的语言交流。
- 特点:ChatGPT 经过训练,可以根据输入提示生成类似人类的回复,从而进行对话、回答问题、提供建议和理解自然语言。
(3)Bing AI:
- 功能:Bing AI 是集成在微软的搜索引擎 Bing 中的一组 AI 技术。它专注于改善搜索体验并向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
- 特点:Bing AI 包括在 Bing 搜索中的各种基于 AI 的功能,如智能自动完成建议、视觉搜索、语音搜索和相关搜索结果。它旨在提高搜索查询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以上这三种技术在主要目的和功能上有不同。Notion AI 专注于工作组织和协作,ChatGPT 专注于对话型人工智能,Bing AI 专注于增强搜索体验。每种技术都针对特定的用户需求,并在各自的领域中执行不同的任务
6.6 Notion AI 定价及收益
Notion AI 定价 10 美元 / 月,需单独付费,预计在原有基础上 ARPU 层面有望翻倍。目前 Notion AI 提供 20 次免费试用响应次数,超出后需要购买服务,付费价格为 10 美元 / 月。从定价来看,原先 Notion 的多种订阅定价为 Notion Plus 10 美元,Notion Business 18 美元。Notion AI 和之前的 Plus & Buniess 会员需要分开付费,前者是付费使用 AI 相关的功能,后者则是提升在文档大小&长度、协作空间大小&人数、历史文档保留天数等方面的基础权益。
2022 年 4 月 20 日,Notion 官方博客在 4 月 20 日宣布,目前 Notion AI 用户突破 400 万,谨慎假设其中 50% 用户付费,则一个月 ARR 亦达到 2 千万美元,根据 GetLatka 的数据,2022 年 Notion 营收规模约为 4350 万美元,由此可见 AI 带来的增量较为显著。
Notion 在推出 Notion AI 后,内部一开始的评估是它一年会为 Notion 带来额外的 1000 万到 3000 万美金 ARR ,不过据说这个目标现在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完成了,这意味着最终 Notion AI 在一年时间可能会为其带来 1 亿美金的 ARR。这已经超过 Notion 现在本身的收入了。 

7. 启发
Notion 的成功源自于产品设计、审美、运营的综合体,与 AI 的结合更是使其如虎添翼。但也给了我们中国生产力软件一些启发,是否所有的工具都可以享受 AI 的加持?
我们认为,在场景刚需,及产品本身好用的基础之上,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内容才会是与 AI 结合成功的关键。如上面和 ChatGPT 对比,Notion 由于拥有更多针对用户个人的数据,及丰富的内容,使用户可以在 Notion AI 上得到比 ChatGPT 更有针对性,更贴合需求的回答,大大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黏性,使用户在工具上使用的时间更长,留下更丰富的数据,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如果没有内容及的加持,工具很可能会沦为基于大模型的管道,用户使用过后随时可以进行工具的更换。
另外,没有数据和内容,与 AI 的结合只能简单起到降本增效,很可能下一代大模型升级的时候就会被折叠掉

部分交易 

黑芝麻智能|ClickPaaS|第四范式|讯能集思探维科技不停科技 PROPHESEE|本末科技开为科技华瑞指数云 群脉科技云蝠智能|九四智能盎锐科技大麦地星辰空间星测未来|星空动力|九天微星|范特科技|薪人薪事优蓝国际|颐圣智能超维知药|知行合一|微密医疗|乐准智芯硅基智能极芯通讯恒百锐信迈医疗博志研新诺领科技新通药物普罗亭零犀科技深蓝航天达利凯普九天微星瑞莱生物三盟科技驭势科技江行智能

北拓研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北拓资本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