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既要品牌 (Top 项目唯一指定议价权 ),又要其他市场的手续费呢?”
讲完 BNB 继续讲交易所这边的上币逻辑变化,昨天半夜一下上了四个 BSC 的 meme,非但没上币效应上来直接浇,难道币安要变三流所了?
之前 Binance 为了维持品牌,严选天王项目,结果上币安变成了项目方的命题作文,最后上了一大堆高市值低流通币,脱离市场一线,只能高位给链上接盘,或者不想接盘又眼红交易量,就上个合约
这直接导致 Binance 交易量市场份额从巅峰的 60% 跌到现在的 30%,跌去的量主要被三个地方吃掉,都很有代表性,对应三个币安之前吃不到的市场:
怎么既要品牌 (Top 项目唯一指定议价权 ),又要其他市场的手续费呢?多来几个板做用户分层呗,DEX 上 Alpha,中小 VC 币上 IDO,再加个大逃杀模式,项目方在新三板上大乱斗一段时间,最后再选择上主板
至于上币效应?CZ 可能确实不在乎 - 不在币安 TGE 的项目,因为上币安价格拉升,对币安本身没好处,他想做的是把财富效应留在自己生态中;而只要流动性 / 交易量还是断层式领先,就不用担心品牌的问题
当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至少昨天这波真的很败好感,咋能一个盘不拉呢。同样的事在不同的时机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现在市场流动性本就脆弱,做多可能错多,而怎么在项目平均质量下降后保护用户也很重要
毕竟在币安被浇给了,可不会像链上一样直接下一个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