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与财产安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开展了沉睡账户的清理与涉诈银行卡的断卡整治行动,此举有效防范了金融监管伴生的刑事法律风险,但监管需求下产生的复杂验证与交易限额要求给用户银行账户的使用造成了不便,部分用户开始想方设法“钻空子”以逃避监管要求,反而使自身账户陷入被不法利用的不利境地。
“沉睡账户”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为防范用户账户丢失、资金损失、诈骗洗钱风险,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3〕27号)指导下,各银行开展“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沉睡账户”具有以下风险:
1.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沉睡账户长久未被使用,其中关联的用户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盗用,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会造成账户资金余额的损失。同时,“沉睡账户”可能影响用户金融消费体验,如银行对一类户与二类户存在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若“沉睡账户”为一类户,则会影响用户新一类户的开设和二类户的限额调整;
2.银行管理和资源配置风险。过多沉睡账户会占用银行管理和系统资源,增加其运营成本,且沉睡账户信息长久未更新,会影响银行掌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利于银行信息研判工作的开展;
3.刑事法律风险。沉睡账户意味着缺乏管理和控制,易于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除危害社会安定与公民财产安全外,还可能使原账户持有人陷入涉嫌刑事风险的不利境地。
因此,清理“沉睡账户”是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维护金融秩序的体现,有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更好配置管理资源,也起到敦促用户使用闲置账户,增加资金流动的作用。
同时,202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赋予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并及时报告大额及可疑交易的反洗钱义务,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对存在洗钱高风险情形的,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交易方式、金额或者频次,限制业务类型,拒绝办理业务,终止业务关系等洗钱风险管理措施。”在防范诈骗与洗钱刑事风险的驱动下,许多银行设置了日交易限额。该行动在提升账户安全的同时,给一些用户带来了不便,于是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如何给银行卡提额。用户盲目跟风绕过监管制度提升银行卡限额,可能使自身陷入违法违规、财产受损的不利境地。
1.用户违规调整银行卡限额,被银行风险交易系统监测后,可能会触发银行账户冻结、限制交易等措施,对个人银行卡的使用造成不便;
2.银行卡交易额度的办理往往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违反监管规定采取非法手段调整银行卡限额,可能导致其个人信息泄露和被滥用的风险;
3.银行卡限额初衷是防止用户遭遇电信诈骗后财产损失的发生和扩大,但盲目提升银行卡额度的用户一旦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可能会面临更高额度的财产损失;
4.部分用户提升银行卡限额并有偿出借银行账户,可能陷入洗钱的刑事风险,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综上所述,用户具有提升银行卡日交易限额的需求,可以通过拨打客服电话、手机软件申请、前往柜台网店办理的方式合法进行,防止非法手段对个人财产安全造成的进一步损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