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研究院(Citi Institute)最近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数字美元:银行和公共部门驱动区块链应用》,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稳定币流通供应量可能达到 3.7 万亿美元。而稳定币发行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人。
报告认为,2025 年有望成为区块链在金融和公共部门应用的 “ChatGPT 时刻”,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不是稳定币的 ChatGPT 时刻?
截至今年 4 月,稳定币的总流通供应量已超过 2300 亿美元,与去年 4 月相比增长了 54%。排名前两位的稳定币 USDT 和 USDC 主导着这个生态系统,它们占据了超过 90% 的市场份额。
稳定币的交易量增长也很快。今年一季度稳定币的月交易量在 6500 亿 - 7000 亿美元之间,约为 2021 年下半年至 2024 年上半年期间月交易量的两倍。
花旗银行研究院预测,在基本情况下,到 2030 年稳定币的总流通供应量可能增长至 1.6 万亿美元;在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 3.7 万亿美元;悲观情况下,接近 5000 亿美元。预计稳定币供应仍将以美元计价为主,约占 90%,而其他国家将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
美国的监管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为每一枚稳定币购买美国国债或类似的低风险资产,作为安全的抵押品。在基本预测情景下(也就是 1.6 万亿美元的情况下),预计将新增超过 1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购买量。到 2030 年,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的美国国债可能比目前任何一个单一司法管辖区都要多。
为什么稳定币现在如此重要?
花旗研究院认为,稳定币已经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经济体系的桥梁。
一,它们填补了传统银行体系与加密世界之间的空白,允许用户快速、安全地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
二,在高通胀或资本管制国家,稳定币提供了对冲本币贬值的一种手段。
三,对于希望进入数字资产世界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稳定币提供了与法币价值挂钩、风险相对可控的切入口。
对于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按照市场规模大小,花旗研究院做了一个排序。
排名第一的是加密交易:目前,个人和机构使用稳定币进行数字资产交易是稳定币最大的应用场景,占稳定币交易量的 90 - 95%。其中大部分活动是由算法交易和套利驱动的。在成熟阶段,考虑到加密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对稳定币流动性的依赖,加密交易(零售 + DeFi)仍可能占稳定币使用价值的 50% 左右。
第二是 B2B 支付(公司支付):全球 B2B 的资金流动规模达数万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转向稳定币,也可能占稳定币总市场规模的 20 - 25% 左右。
第三是消费者汇款:海外务工人员向家乡的亲友汇款仍然成本高昂(平均 200 美元的交易需支付 5% 的费用)。由于费用更低、速度更快,稳定币有望在约 1 万亿美元的汇款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可能占市场的 10% - 20% 左右。
第四是机构交易和资本市场:这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应用场景,稳定币用于专业投资者的交易结算或证券代币化。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外汇、证券结算)可能开始使用稳定币来加快结算速度。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在试点使用稳定币进行资金结算。鉴于金融机构之间巨大的支付流量,即使是适度的采用也可能占稳定币市场的 10%- 15% 左右。
第五是银行间流动性和资金管理: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内部或银行间结算中使用稳定币,这是一个规模较小但潜在影响较大的应用场景(可能占总市场规模不到 10%)。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